当前位置: 首页 > 焦点 > 正文

要闻速递:社区里的志愿服务大集

来源:东方资讯    时间:2023-03-10 12:29:13

群众点单,党员去办。集上有啥?大家说了算——

社区里的志愿服务大集

社区工作人员向群众征集意见。


(资料图片)

大集上有着丰富的便民服务项目。

先锋档案

济阳街道城里社区启动“守望城里”志愿服务大集项目,把服务送到群众“家门口”,让便民服务触手可及。社区统筹、党员带头、群众参与,用“一场大集”实现了社区共建共治共享。

3月8日,济阳区济阳街道城里社区的一处小广场上,正是一番热闹景象。凑近一打听才知道,这是社区定期都会开设的“志愿服务大集”。

一位等着改衣服的女士对济南日报记者说,这个大集可跟普通的集市不一样。集上摆出来的,都是些便民服务项目,而且最重要的是:“全都免费,一分钱都不要!”

在一个个摊点间,我们看到了最特别的一个。两位社区工作人员正手持大喇叭广而告之:“各位居民,大家注意了,我们新一年的服务事项征集活动又开始啦!”在他们面前的桌子上,摆着一个大大的意见征集箱,几位居民将自己的建议写在便签纸上,塞进意见箱。

“小修小补”回归群众生活

对城里社区的居民来说,赶个“志愿服务大集”已经不是新鲜事了。打2021年起,这个大集就已经存在了。两年间,服务项目越来越多,参与的人也越来越多。

时间回到两年前。

2021年初,城里社区党委在“学雷锋志愿服务日”这天发动党员到群众中征集意见。不少居民反映,自打搬进了新楼房,居住环境是好了,可许多“小修小补”的服务点却难寻了。

这事儿虽小,可关系着群众的生活便捷性。配把钥匙、改件衣服,这些服务看似不起眼,却是群众时不时的需要。城里社区党委可没把这事儿当小事看,而是第一时间上会研究。

“老百姓过日子,开门都是鸡毛蒜皮的事,桩桩件件看着不大,可哪样也不能少。特别是很多老年人,生活节俭,对小修小补的服务还是有需求的。我们就在想,如何让这些服务再回归到大家的生活中。”城里社区党委书记王敏说,通过几次讨论,他们决定尝试以“志愿服务大集”的形式,发动一些有手艺的党员和热心群众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。

他们在集上“大显身手”

“磨菜刀的董大爷已经80多岁了,一听说我们有这个活动,立马要来。”工作人员说到的“董大爷”名叫董法茂,是位老手艺人了。以前,他走街串巷谋生计,现在年纪大了,总想用手艺为辖区居民做点好事。

在大集现场,董大爷的摊位人气是最

火爆的。不少居民手里拎着菜刀和剪子,排着队等着。他们手里还都捏着一张彩色的小纸条。社区党委副书记卢燕告诉我们,考虑到董大爷年纪大了、体力有限,社区每次都要限制人数,居民需要取号排队。

“我是党员,像这样的活动我得带头参加!”刚刚给儿童补完一条校服裤子,58岁的陈廷花又接过了居民递过来的一件外套。陈廷花退休前是一名纺织女工,也是社区出了名的缝补高手。在这之前,她就非常热衷于社区公益活动,志愿服务大集启动后,也常常能在集市上看到她的身影。

“我是工人,我老伴儿是教师,我们也都是受党的教育影响较深的一代人,都以为人民服务为荣。”陈廷花说,如今城里社区不断创新志愿服务模式,她作为一名党员,就要支持社区工作,带动更多人参与其中。群众的心愿就是努力的目标

经过几年的演变,志愿服务大集变化可不小。除了最初的修补衣裳、磨菜刀和理发,如今,又增加了健康常规检查、用药咨询、配眼镜、手机贴膜等服务项目,像“妇女健康讲堂”“儿童保健科普”“女警宣讲队”等惠民项目也陆续入驻。可以说,大集的规模越来越大,种类也越来越丰富。

卢燕介绍,目前社区采取的是“点单式”,也就是说,需要增加什么服务项目,群众说了算。社区党员骨干要做的,就是根据群众需求,去连接资源,带动辖区商户参与进来。

上午11点,大集接近尾声。意见征集箱里也塞进了不少小纸条,社区工作人员张佳佳一一清点着,将大家的意见逐一抄录在笔记本上。

“希望咱们社区能多举办点文艺活动。”

“现在小区里这么多孩子,是不是可以组织些像跳蚤市场之类的亲子活动?”

……

小纸条上,是群众的“微心愿”,也是社区党委的下一个“小目标”。

(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王飞张群)

更多内容,请扫描二维码观看。

X 关闭

推荐内容

最近更新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东方服装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8   联系邮箱:562 66 29@qq.com